全国工业用地招商平台,免费、专业、一站式服务!

找资讯
当前位置: 中工招商网 > 土地首页 > 土地指南 > 土地动态 > 深圳土地开发危局: 每两平米有1平米水泥地

深圳土地开发危局: 每两平米有1平米水泥地

发布时间:2015-02-06 来源: 华夏时报 2437

    近日,由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珠江三角洲全域规划项目”研究报告显示,在珠三角城市国土开发强度上,深圳以接近50%位居四个一线城市之首,远超30%的国际警戒线,而广州也已逼近红线。
    此外,数据显示,北京以全市土地计,建设用地开发强度为21.3%,若以平原地区计,则建设用地开发强度达到57%;上海则在两年前就提出土地开发强度控制在39%以内。
    “再不节约,深圳以后恐怕将无地可用。”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一位研究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地方经济效益常与土地开发利用的强度挂钩,房地产行业带来的卖地财政至今仍很难摆脱。
    远超警戒线
    上述研究报告显示,截至目前,珠三角建设用地30年来增加了近5倍,增速较高,其中深圳国土开发强度之大尤为显著。
    按照国际惯例,国土开发的生态宜居线最高是20%,警戒线是30%,一个地区国土开发强度超过该数值,人的生存环境就会受到影响。
    “深圳的国土开发强度从几年前已经保持这一高位,而且没有降低的趋势。”上述研究中心人士表示。
    深圳的国土开发强度之大,直接导致该城市的土地资源紧缺。广东省国土资源厅总工程师杨林安曾公开用“深圳每两平方米土地,就有一平方米水泥地”来形容深圳土地所处的窘境。
    深圳官方曾预警开发强度过大的事实。深圳市规划国土委公布的《深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草案透露,深圳当时未利用土地只有4360公顷,仅占全市总面积的2.23%,未来深圳新增建设用地将不足150平方公里。
    “在四个一线城市中,深圳的用地矛盾最为突出,其中一个表现是深圳每年新供应商品房用地逐步减少,而且对城市更新的依赖逐步增大。”广东省国土资源厅一位区域规划研究人士表示,上述问题已经多次在内部会议上提及,并得到省领导的重视。
    2013年,深圳全市商品住房计划供应用地90万平方米,其中,安排新增商品住房用地30万平方米。与2012年相比,两项用地计划分别减少了20万平米和10万平米。
    其他一线城市的国土开发强度也较高。早前,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司长董祚继公开表示,若以平原地区计,北京的建设用地开发强度达到57%,这意味着将近6成的平原地区被钢筋水泥覆盖。
    此外,上海官方数据显示,上海的建设用地已占市域面积45%左右,尽管上海市已将土地开发强度控制在39%以内作为战略目标,但这一目标依然高于警戒线。
    艰难的控制
    记者了解到,目前各地政府采取包括对土地节约的地区进行补贴奖励、将土地开发率与地方绩效挂钩等措施,控制土地开发强度益增的问题。
    根据上述珠三角全域规划项目研究报告显示,珠三角部分城市也进入增量约束和存量挖潜的阶段,如深圳、东莞佛山等市,已经开始做国土减量规划。如深圳是国内首个以地方规章的形式划定城市生态控制线的城市,基本生态控制线划定后的2006-2010年间,深圳新增城市建设用地总量较之前的5年间,下降幅度超过50%。
    然而,在经济下行压力之下,地方政府对降低土地资源消耗的动力依然不足。
    “国土资源部会对连续符合用地节约指标的地方奖励,但相比借助土地资源拉动GDP增长来讲,这些奖励带给地方的动力不足。”广东某县级市国土资源部门一位官员曾向记者表示。
    上述官员分析,目前,地方依然通过借助土地资源招商引资,尽管在筛选项目上尽可能希望招揽产能效率高的企业,但迫于各种压力,一些低产能的企业也能在最短时间进来投资,这导致一些土地用地指标十分稀缺,后期一些优质项目却无法顺利落地。
    “珠三角、长三角普遍存在粗放用地开发的现象,不仅在一线城市,其周边二三线城市的土地开发竞争也越来越大。”上述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人士表示。
    公开数据显示,从1986年到2000年,深圳GDP每增长1亿元,土地资源消耗就相应增长24万平方米;而在同期,香港GDP每增长1亿港元,建设用地相应增长仅为2000平方米。
    不过,相比全国其他城市,深圳的土地建设用地经济产出效率已经处于较高水平。
    上述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人士在对全国多个地方调研后发现,如何在经济转型中,保持扩大招商引资、促进房地产发展与本地区土地资源供应等方面的平衡关系,且能维持经济发展增速,是摆在地方政府面前一道难题。
    

返回列表

分享到: